您好,欢迎光临深圳体感音悦科技有限公司!

全国服务热线:

15906779659

新闻动态

我们珍借每一次合作的机会,竭尽全力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

体感音乐疗法临床应用手册

发布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4-07-12 阅读次数:0

体感音乐疗法(Vibroacoustic Therapy)是•项古老而新兴的音乐康复治疗技术。它通过“身体感知音乐”的方式,将音乐中16150IIZ的低频信号,经过分级放大和物理换能,最终转换成声波振动,再通过“骨传导”作用,能够在短时间内激活大脑中枢,使人迅速获得高质量的身心愉悦与放松,有效改善失眠、焦虑、抑郁、身心失调等症状,并实现一系列的康复理疗作用及保健效果。

体感音乐疗法的历史可谓悠久。

它甚至可追溯到中国古代的“五音疗法二五音疗法认为,“五音”不仅是指耳朵能听 到的五个乐音组成部分,更重要的是使人的脏腑经络产生“和谐共振”的部分。正如《史 记•乐书》中所说“夫音乐者,所以动荡血脉,通流精神。故宫动脾,商动肺,角动肝,徵 动心,羽动肾。”

早在古埃及,古埃及人就知道应用铜管乐器直接放在坐骨神经疼痛部位,进行体感音乐 镇痛治疗。

         

         

         

到了 16-18世纪初,欧洲宫廷中兴起一种由几个人演奏或演唱、为少数贵族成员演出的室内乐。这种音乐会的最大特点是,演奏者和听众通过乐器的共振以及椅子、地板的传导作用,来获得对音乐的不一般感受(如深深的陶醉等)。

         

1969年,挪威教育家和医学家Olav Skile博士通过对脑瘫及重症患儿的临床观察发现,体感音乐振动能有效缓解患儿的肢体痉挛症状;1982年,他第一次在国际上提出了 “体感音乐疗法"(Vibroacoustic Therapy)的概念。他的研究发现:音乐中的低频(尤其40 80赫兹的频率),对于孤独自闭症、偏头痛、肌肉抽搐和大脑麻痹等治疗非常有效。

   美国北德克萨斯大学音乐和医药教育研究中心主任Kris Chesky进一步的研究发现:特 定振幅下的60300赫兹频率范围的体感音乐治疗,对于减轻身体疼痛最佳。因为这个频率 范围的振动,对“帕西尼安小球”有良好的刺激作用,因而可减轻疼痛、尤其对靠近疼痛部位有效。

美国国家健康研究所临床医疗中心的斯坦得雷先生则发现,体感音乐振动可使手指的温 度升高,这是深度放松的一个标志。

1972年,日本火箭工程专家系川英夫博士指出,音乐给演奏者和听众带来的深深陶醉, 不仅是听觉的作用,更多的是乐器振动通过身体产生“骨传导”作用的结果。

1976年,受系川英夫博士的启发,日本音乐治疗联盟理事、先锋音响创始人、工学博士小松明先生,充分认识到“骨传导”理论的卓越性,成立了第一家从事体感音响与装置研发的公司。经过他30余年的不断技术改良和理论完善,终于开发出能将音乐中16150赫 兹的低频信号分拣出來的小型高效换能器,成为世界上公认的临床疗效最为可靠的音乐身心 调节技术之一,并广泛应用于医疗、心理、语言教育、微生物工程和娱乐游戏等领域。

2003年,小松明博士的该项专利技术,由北京新体感电子技术有限公司引入到中国, 在中国获得了 2项发明专利和10项实用新型专利,并通过了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等临床验证。

2009年及以后,该专利技术的成形产品,由北京美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代理向全国 推广。包括北京空军总医院、北京玛丽妇婴医院、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中医院、广州中 医药大学附属南海妇儿医院、湖南湘雅博爱康复医院等数十家医院都在应用该产品。

2012年深圳体感音悦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生产体感音乐全套设备以及配套产品,服务各机构。


第二节体感音乐疗法的临床应用

1982年,挪威教育家和医学家Olav Skile博士通过对脑摊患儿的临床观察发现,体感 音乐振动能有效缓解患儿的肢体痉挛症状,第一次在国际上提出了“体感咅乐疗法”的概念。他的研究发现:音乐中的低频(尤其4080赫兹的频率),对于孤独自闭症、偏头痛、肌 肉抽搐利大脑麻痹等治疗非常有效。

美国北德克萨斯大学音乐和医药教育研究中心主任KrisChesky的研究发现:特定振幅下的60300赫兹频率范围的体感音乐治疗,对于减轻身体疼痛最佳。因为这个频率范围的振动,对“帕西尼安小球”有良好的刺激作用,因而可减轻疼痛、尤其对靠近疼痛部位有效。

美国国家健康研究所临床医疗中心的斯坦得雷先生则发现,体感音乐振动可使手指的温 度升高,这是深度放松的一个标志。

改善睡眠

1995年,日木的坪井康次和筒井末春分别发表了《应用体感音乐疗法治疗失眠的临床 研究》。他们用指端皮温和肌电作为疗效观察指标,并采用自然界规律的声音(如海浪声、溪流声等),同时感受美妙的体感振动,在昏昏欲睡中得到彻底的放松。筒井末春认为,体感音乐疗法对于希望摆脱安眠药的长期依赖之失眠患者非常适合,而且在诱导睡眠方面功效显著。

2006年,中国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临床医学研究所魏育林、孔晶等人,应用体感音乐 疗法对164例睡眠障碍患者进行了干预和观察研究。他们使用人体代谢热成像技术(TMT), 做大样本对照检测分析后发现:受试人员经过30分钟的体感音乐治疗后,人体热辐射的“非 对称状态”均得到极大改善,同时对血压、脉搏、皮温等都有较好的稳定作用(如下图)。

这表明:体感音乐疗法对于睡眠质量的改善、人体机能的恢复、疾病和亚健康的康夏等, 都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改善各种心身症状

1995年,日本东邦大学牧野真理子等,应用体感音乐疗法对55例心疗内科患者进行了 康复治疗。其中:心身疾病(包括支气管哮喘、过度换气综合征、过敏性肠综合征、咽喉异常症、十二指肠溃疡、摄食障碍、高血压、心律不齐、经前期紧张症)30例,抑郁症7例, 神经症6例,其他疾病6例。结果显示,该疗法可明显减轻患者的紧张和抵触感,增强亲和力,减轻抑郁和焦虑症状,同时治疗期间指端温度升高、血压降低。

1996年,爱沙尼亚塔林教育学院的Ruutel等人,应用体感音乐疗法对心脏病、神经过 敏、睡眠障碍、头痛等进行干预治疗,均取得了积极的效果。

美国国家健康研究所临床医疗中心娱乐疗法负责人帕特里•克Patrick),先后对272 名各种病患者进行了体感音乐治疗的实验,其中癌症患者97人,心脏病、肺病、血液病患 者55人,传染病患者54 A,情绪失调患者32人,其他病症患者34人。帕特里克的治疗方案,包括放松练习在内的8分钟预指导,随后进行22分钟的体感音乐治疗。实验证明:治 疗后疼痛和其他症状减轻53%,且有效减轻了紧张、疲劳、疼痛、沮丧和恶心等症状。

美国佛罗里达木星医疗中心的博伊徳-布鲁尔,对41名正在化疗的病人进行了音乐体感治疗。治疗方案基本与帕特里克相同,只不过改由护士来进行治疗管理,并没有预指导练习,只是把治疗时间从22分钟延长至40分钟。治疗后紧张度减少34%,疼痛减轻61%,其它症 状减轻74%,该研究还显示:体感音乐治疗无须医生或专家亲自操作,完全可以作为护理工作的一部分成功实施。

同时,对妇产科实施子宫内膜、子宫颈癌手术的病人进行体感音乐治疗的实践证明:在同等止痛剂量的情况下,采用体感音乐治疗5天的病人和不采用该疗法的病人相比,其疼痛分别减轻了 4%31%,且大大改善了病人的焦虑、沮丧和敌意情绪等。

美国心脏外科医生巴特勒Charles Buller)博士等经过研究认为,体感音乐治疗对心血管手术后的恢复非常有益,其结果可以减少止痛药和镇定剂的用量,有效缩短恢复期。他在实验中采用体感音乐治疗的病人,手术后需要戴呼吸机的时间从17小时减至7小时,重 点护理的时间从36小时降到18小时,总体住院时间从9天缩到5天。

本横滨市立市民医院岩谷房子,釆用体感音乐疗法对22例肿瘤晚期患者进行临床观察。结果显示,22例病患抑郁症状显著减轻,便秘得以改善,镇痛、镇静剂量减少,没有例得褥疮,而且患者在临终前听着自己喜爱的音乐而平静地辞世,使家属倍感欣慰!提示体感音乐疗法可用于临终关怀。


2009年,广东省人民医院心理科(精神卫生研究所),应用体感音乐疗法对近50例抑郁症住院患者进行了辅助康复治疗,结果表明:该疗法对抑郁症的躯体化症状改善作用明显。

此外,广东省武警总医院成瘾治疗中心以及北京、内蒙等地强制隔离戒毒机构,应用体感音乐疗法成功地为无数抑郁症患者及严重心理问题的强戒人员进行了危机干预,极大地改善了他们的躯体化症状(包括焦虑、紧张、抑郁、失眠、应激反应、神经官能症以及对药品、 毒品的成瘾反应等)。

这表明,体感音乐治疗不仅加深了人对音乐的感动、陶醉和恍惚感,同时也使人体的植物神经功能、血流变和微循环等都得到改善。这些对于改善心身症状或躯体化症状,往往取得想象不到的效果!

心理训练和压力管理

2007年,国家体育总闻体育科研所运动心理学专家丁雪琴教授(与张忠秋等人),应用体感咅乐身心调节技术,对我国现役国家级举重和体操运动员进行了消除身心疲劳方面的训练试验和研究。结果表明:使用该放松训练法之后,运动员均获得良好的心理和生理效应。主要表现在:良性情绪的调整与注意力集中,使人更加平静、放松、愉悦和诱导催眠,睡眠 质量改善一高质量睡眠是竞技水平超常发挥的保证;同时,运动员的植物神经系统得到改善,生理和心理的疲劳得以减轻,脑电de波显示,运动员的放松程度进一步加深。

体感音乐放松无论从心理还是生理上都能减轻运动员的疲劳,这对训练和比赛状况的调 整与恢复,并敢于挑战大的重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图中显示,体感音乐放松对缓解运动员的情绪和体力耗竭方面,有较好效果:

         

下图显示,体感音乐放松在第14分钟时脑电表现为较好的6波状态,并一直保持到结朿:

体感音乐振动通过骨传导等作用,能够强化大脑古皮质和旧皮质层的放松效果,让大脑 处于同步协调和非常良好的状态。此举可帮助高对抗训练的人(如运动员)进行赛前放松和赛后体能恢复,又可帮助脑力活动者和学生促进记忆、开发潜能以及用于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此不失为心理训练和压力管理的理想工具!

脑神经康复

最早应用体感音乐疗法对严重残障儿童进行放松训练和研究的,莫过于挪威教育家和医学家Skile博士。他的实验振动频率是30120赫兹,并认为,4080赫兹的频率对患儿 神经肌肉的紧张、痉挛、疼痛和抽搐等放松最为有效。

以后,魏哥兰对他的实验结果进行了进一步的验证。他对一组大脑麻痹患者,釆用镇静音乐+44赫兹脉冲振动频率,治疗30分钟为一疗程:另一组,仅用同样的镇静音乐、但去掉脉冲振动频率加以对照。通过10位患者共6个疗程的治疗,对处理前和处理后的脊椎活 动能力、肢体灵活度及活动范围等进行了测量,结果证实:采用音乐+脉冲振动频率组,比对照组的肌张力大大下降,活动能力也明显提高。

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南海妇儿医院脑瘫康复中心的刘振寰主任医师,通过多年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的体感音乐治疗实践,积累了大量的临床案例。他认为,这是一种没有药物的毒副 作用、患儿感觉舒适愉快、护理起来容易和每日不断重复的自然疗法。而且,它对缓解患儿 的肢体痉挛和紧张状态作用明显,在此基础上配合针灸、推拿等康复手段,往往取得出其不 意的效果!

体感音乐振动的频率在16150赫兹之间,是一种伴随音乐变化而变化的精密振动(即 1/f波动),振幅在数百至数千微米之间。这种物理作用对于打通脑部血管和微循环通道, 改善脑组织供血,增强脑细胞活性与膜的通透性,有利于细胞膜内外物质交换和细胞再生等, 都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脑瘫患儿在体感音乐振动的刺激下,很快感觉到身心的愉悦,肢体逐渐从痉挛紧张状态放松下来。这种愉快的体验,比起其他物理治疗或作业疗法更容易接受。同时,该疗法使脑瘫患儿的肌电下降、皮温升高、血容量增加、脑电反应a波增多,并使血压、呼吸、脉搏等趋于平稳,人的内稳态恢复,肌张力也得到有效缓解。

南方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南方医院)康复科,对14例脑卒中、脑外伤患者进行了 体感音疗的康复实践。患者每天治疗一次,每次治疗时间为30-60分钟不等,并采用康复评

定量表对治疗前后进行了系统评估,经初步临床观察,其结果如下:

姓名

性别

年龄

诊断

康复评定量表分值

治疗

次数

治疗前

治疗后

韩某某

37

重度颅脑外伤

MMSE 16 

MMSE 24 

25

方某某

62

小脑半球出血

MMSE 16 

MMSE 20 

40

陈某某

57

中度闭合性颅脑损伤

MMSE 19 

MMSE 23 

20

梁某某

57

高血压、脑溢血

无自主言语

可进行简单

对答

36

李某某

20

重度颅脑损伤

MMSE 20 

MMSE 21 

18

谢某某

74

大小便失禁

MMSE 

MMSE 

18

刘某某

51

脑干出血

MMSE 10 

MMSE 11 

15

陈某某

56

脑积水

GCS 

GCS 

60

张某某

37

缺血缺氧性脑病

GCS 

GCS 

34

王某某

31

脑外伤恢复期

双下肢肌力

0

双下肢肌力2

30

林某某

64

脑梗塞

MMSE 

MMSE 

22

许某某

38

重度颅脑外伤术后

GCS 

GCS 

20

陈某某

26

全身多发伤

GCS 

GCS 10 

34

赖某某

34

颅内出血

GCS 

GCS 

15

2例(脑积水和缺血缺氧性脑病)没有什么改善外,其余12例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这表明,体感音乐治疗不仅通过音乐的听觉对人产生了积极的心理作用,更为重要的是, 通过音乐的触、振动觉激发了身体的松弛反应,并改善了大脑情绪、认知、听觉、言语等方 面的功能。

这种改善作用,可能还与体感音乐所带来的精密振动,在一定程度上打通了患者脑部的 微循环通道、进而改善了脑组织的供血有关。

此外,体感音乐疗法对轻微脑功能失调(如儿童多动症)也有较好效果。

曹瑞声曾在广州某特殊教育学校,应用体感音乐疗法对1例多动症(注意力缺陷)儿童, 进行干预和辅助康复治疗。具体如下:

每天中午利用午休时间,给孩子进行约一小时的体感音乐治疗,并在睡眠中进行。釆用 北京新体感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提供的体感音乐振动康复垫;音乐处方:《滋水涵木方》。

每天从中午13 00开始,到14 10 (孩子上课)结束,共进行10次/疗程的体感音乐治疗。

第一次:孩子很快入睡,并一直保持熟睡到上课音乐声响起。在一旁陪伴的阿姨甚感惊 讶,认为这是破天荒的一件事!

第二次:孩子依然很快入睡,并保持熟睡中(中间没有醒过)。其父闻讯而来,一睹体 感音乐治疗的奇妙之处。

……以后每次的治疗,都让孩子保持熟睡到上课时间。同时,孩子上课时的注意力也开 始集中起来,多动不安的症状逐渐减少。

经过9个疗程(约3个月)的体感音乐辅助康复治疗,孩子的多动症状得到有效控制, 睡眠质量也得到很好的改善。

体感音乐振动通过“骨传导”可直接对患儿大脑产生细微的按摩作用,这种物理治疗作 用可在更微观的层面,促使脑功能的逐步恢复,因而对多动症等具有辅助康复治疗作用;同时,听觉的刺激——尤其音乐(不是视觉和理解),对于右脑和大脑网状边缘系统等“情绪脑”的作用也效果显著。

镇痛分娩及产后恢复

事实上,分娩是一件自然和正常不过的事情,绝大部分的孕产妇都能完成。但临床调查也发现:产妇的焦虑、紧张、恐惧、抑郁等情绪,会导致分娩疼痛、子宫收缩乏力、产程拉长,严重还会造成胎儿宫内窘迫、甚至危及胎儿生命,这是造成临床难产和剖腹产等居高不 下的主要原因!

镇痛分娩技术是一种在临床上运用得比较成熟而有效的方法。镇痛分娩是现代文明产科 的标志,是每一位产妇和胎儿的权利,它可以提高分娩期的母婴安全,缩短产程、减少手术产率、减少产后出血、降低胎儿缺氧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支持产妇的心理健康。目前,针对产妇在分娩过程中减缓疼痛的方法很多,国内外普遍釆用的方法有:拉马兹Lamaz) 分娩、硬膜外麻醉镇痛分娩、针刺麻醉镇痛分娩、水中分娩、音乐分娩等。

如何快速有效地消除产妇的各种负性情绪,减轻分娩时的疼痛和压力,让母婴安全渡过分娩期,真正实现“快乐的分娩”?

妇产专家、北京玛丽妇婴医院的赵天卫主任医师积极倡导“体感音乐导乐镇痛分娩技术 (VMD)”这是在围产过程中全方位采用音乐干预训练(包括体感音乐疗法)的技术。具体如下:

首先,在预产期通过体感音乐振动配合相关呼吸训练,帮助产妇转移注意力,以放松身心、保存体力,并减轻焦虑、紧张、不安和恐惧等情绪,使身心得到放松。

其次,当产妇被推上分娩台,配合音乐-拉马兹(Lamaz)呼吸法,一方面帮助稳定血压、脉搏、呼吸、脑电波等,另一方面使产妇的呼吸节律与音乐保持一致,帮助产妇增加产力,以缩短分娩时间。

最后,待孩子一出生,马上播放妈妈喜爱的音乐和送给宝宝的庆生音乐,让产妇平时积累的情绪得以宣泄,心理上给予巨大的支持和鼓励,帮助产妇顺利完成生产。

此外,产后(尤其坐月子期间)则通过对盆腔部位的体感音乐振动,使产后的宫缩尽快得到恢复。

只是因为,女性盆底主要由三层肌肉和筋膜组成,它像吊床样在会阴肛门处托起膀胱、子宫、直肠等盆腔器官,维持正常的性生活、排尿、排便等生理功能。女性在妊娠分娩和泌 尿生殖系统感染过程中,不可避免对盆底肌肉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导致盆底肌肉功能障碍; 同时,产后女性盆底肌群的疲劳和松弛,也是造成产后尿失禁或潴留的主要根源。

体感音乐振动通过对盆腔脏器的血循环和新陈代谢的调整或改善,使盆底肌群的功能得 到进一步强化,促使产后恶露的排出和子宫恢复,促进排尿、缓解尿潴留、预防膀胱炎、减 轻产后会阴部的坠胀和疼痛感,促进早排气和预防肠粘连及产后便秘,加快体力和精神的恢 复,疏通乳腺管以促进乳汁分泌等。

其他方面

预防骨质疏松:

近年来科学家们证实,人体骨骼具有压电效应。即人体骨骼在受力状态下,内部会产生 负电位,外部为正电位,此时骨骼就吸附钙离子,骨密度会成倍地增长。因此经常处于运动 和应力状态下的人(如举重运动员)骨骼都比较强壮,就是这个道理。

北京协和医院妇科内分泌和妇女保健中心主任林守清教授,通过长期对我国妇女骨质疏松症进行大样本的观察研究指出,“人类骨骼对频率为1530赫兹的动态应变反应敏感, 在此频率段即使很小的应变也会引起较大的成骨反应。因此,那些以较小的应变获得较大的成骨反应来防治骨质疏松的方法,值得推广。”

另据北京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的相关研究表明:

骨组织能用最少的骨量来满足运动所需的骨强度。譬如,当机体衰老或力负荷减少使骨量下降时,应力小的部位骨量丢失较快,应力大的部位正好相反。也就是说,应力小的部位 骨密度小,应力大的部位骨密度大。

同时,骨组织对1560赫兹的力负荷反应敏感。因为骨组织的力负荷大多源于骨骼肌的收缩,而哺乳动物骨骼肌强力收缩的频率正好是1560赫兹!骨骼肌以这个频率进行收 缩时,常能引起骨组织的调节反应,这是生物长期进化的结果。

这就是为何在宇航员的失重训练中,需要加入这个频率段的低频振动,以消除宇航员长 时间在太空失重状态下,给宇航员的骨骼和体内环境等带來的不利影响!

体感音乐振动的频率是16150赫兹,根据国内外专家学者的研究,此频率段能安全有 效地抑制骨质疏松的发展,使骨密度增加而不破坏骨的重建过程。

因此,体感音乐振动不失为一种可以促进骨骼发育、重建骨密度和预防骨质疏松的替代 锻炼疗法,尤其适合于更年期女性、年迈体弱、骨骼脆弱而不宜进行体力锻炼的骨质疏松和 骨折恢复期患者,以及宇航员失重状态下的训练。

预防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它是糖尿病血管、神经病变和感染等因素导 致的下肢组织病变或坏死。其疗程长、花费高、预后差,给糖尿病人带来极大的痛苦。

糖尿病足的初期主要表现为:麻木、发凉、知觉减退、易受伤、浅表伤口不易愈合等, 后期症状将日益加重。

为何糖尿病会首先危害波及到脚?

事实上,只要血糖控制不好,糖尿病将广泛影响到人体的每一个器官系统,包括使全身 血管硬化、变窄,血循环和微循环不畅,从而导致高血压、心脏病、中风、视觉失明、肾衰 竭、神经系统疾病以及肢端坏死等。

随着糖尿病人的免疫力进一步下降,周围血管、神经病变将导致保护性感觉迟钝,诸如 鞋子不合脚、修剪趾甲、赤足行走或天冷热敷等造成的轻微外伤,都会继发感染;加之糖尿 病人的汗液中葡萄糖为细菌的繁殖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一旦足部溃疡将很难愈合;即使不感染,血管中的斑块脱落并堵塞肢体末端小血管和微动脉,也将导致组织坏死、形成坏疽,最终不得不截肢!这是糖尿病足的最大危害。

糖尿病足至今没有很好的治疗方法,关键在于预防。糖尿病足这种由微血管和低位动脉 病变而引起的缺血,目前主要依赖药物治疗。可是,由于糖尿病足的根本原因在于下肢动脉阻塞,尤其是膝盖以卜.的小血管狭窄或阻塞,因而造成卜肢供血不足。如不能先行改善下肢 血液供应,无论釆用什么药物,伤口都难以愈合!

因此,一旦得了糖尿病,就要未雨绸缪。要设法改善肢体末端的微血管和末梢神经的功 能,除了使用一些神经营养药之外,更重要的是寻找一些非药物途径,来取代效果日益不显 的药物疗法。

而体感音乐疗法是迄今改善肢体末梢循环和预防糖尿病足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卫生部 中日友好医院魏育林教授对10年以上病程、确诊为糖尿病足的高龄患者,进行了体感音乐 治疗的临床实践,结果发现:该疗法对肢体末端存在血管神经调节及循环障碍的糖尿病人, 无论是血压、血流变还是局部微循环的改善等方面,效果都非常显著。

下图中显示,受试者经体感音乐振动1030分钟后,血流变、微循环和皮下温度等均 获得明显改善:

            

  这是因为,体感音乐振动的频率与人体皮下组织的微血管等产生广泛的“同频共振”,此一方面激活了植物神经系统,使末梢循环和微血管得以开放,从而改善微循环、加速血液循环,促进基础代谢,使其组织温度升高,加速脂肪分解;另一方面,体感音乐振动还能调整人体的基础结构(如细胞、血管、神经、经络等),使之处于最佳状态,最终缓解患者的身心疲劳,活化神经细胞,预防周围神经损伤和瘫痪等。


防止褥疮:

北京空军总医院烧伤康复科的临床实践证明:让烧伤病人躺在体感音波床或床垫上,能有效预防褥疮和促进康复。事实上,在日本凡是使用该床垫的老人,没有-•例得褥疮。这是 因为,体感音乐带來的数百至数千微米的精密振动,不仅促进了人体血循环和微循环,还使人体与床垫之间形成一个微细、致密的空气交换空间,使得细菌根本无法繁殖,从而有效地防止褥疮的发生。

用于血液透析和成分献血:

为消除人工血液透析患者的不安和抑郁情绪,日本大阪市府立医院人工血液透析室,采 用体感音乐疗法对多例人工血液透析患者(其中有6例视力障碍的糖尿病肾病、2例慢性肾 小球肾炎、1例肾结核和1例多发性囊泡肾)进行了临床疗效观察。结果显示:除1例不感兴趣外,其余患者的焦虑不安和抑郁情绪均得以改善,疼痛减轻,同时透析所致的暧气、呕吐、血压变化等症状也大大减少。值得一提的是,体感音乐治疗使人工血液透析过程变得容 易接受,旦对视力障碍也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同样,成分献血过程也是一个使人紧张不安和活动受限的过程。日本大阪府红十字血液中心,釆用体感音乐疗法对364例献血者进行观察,治疗前后用心理测试、皮温和皮肤电阻 进行疗效判定。结果也显示:体感音乐疗法可使交感神经紧张状态明显减轻,表现为皮温和 皮肤电阻显著升高,满足感和快感增加,使献血过程变得轻松、有趣和自如。

第三节体感音乐疗法的作用机理

体感音乐疗法主要通过心理和生理两个层面,对人产生一系列的作用和影响,尤其通过强化后者一即骨传导作用(Bone conduction)所带来的一系列生理作用,使得临床疗效和生物干预度都得到大幅提升。具体表现在:

(—)松弛反应

体感音乐振动是一种使人感到安全、舒适和催眠的波动形式,它通过激发身体的松弛反应,使人心理、情绪得到放松的同时,还有更为直接的生理作用(譬如血压下降,心率、呼 吸、新陈代谢变缓等),而且这些作用对人体长期有益、甚至伴其一生。

事实上,胎儿就是在母亲充满低频声波的宫体环境中发育起来的。当孩子出生并长大成人,这种宫体环境的“美好记忆”依然残存在成年人的潜意识里,当孩子哭闹或焦虑不安时,只要被母亲抱起就会立刻安静下来,因为母亲的“体感振动”使其感到安全、舒适!

(二)疼痛抑制作用

车斯基理论认为,体感音乐振动主要通过刺激人体的“帕西尼安小球”,而达到神经疼痛抑制的目的(帕西尼安小球又称Pacinian小体、环层小体,广泛分布于全身的皮下组织、 肠系膜、韧带和关节囊等处,是人感受振动和压力的感受器)。尤其对60600赫兹的振动 频率,这种感受器能发出神经性无痛信号传至大脑,从而对疼痛产生抑制作用。

(三)脑神经康复机制

Pacinian小体 OK)

大脑是人的最高生命中枢,主管着一切生理和心理活动。从大脑神经学的角度看,体感音乐疗法具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和意义:

首先,体感音乐振动通过激活大脑占皮质和旧皮质层而起作用。

大脑古皮质和旧皮质层位于大脑的脑干部位一这些区域掌管者人类的生存本能(譬如食欲、睡眠欲、性欲、快感等),对人的生命和健康极为重要,是人类获得一切生命本能、 潜意识或潜移默化行为以及高品质睡眠、良好记忆等动力源泉。如果这些部位受到压迫或损伤,人的心跳、呼吸等生命体征就会立刻停止,从而导致脑死亡,因而有“生命中枢”之称。

体感音乐振动通过骨传导作用,能直接刺激人的“内听觉”系统,从而激活大脑的古皮 质和旧皮质层,以帮助人们改善睡眠、促进记忆等,这对于那些因脑卒中、脑外伤或脑发育 滞后而造成语言、情感障碍以及很难用语言交流的人来说,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其次,体感音乐振动还有利于打通脑部血管和微循环通道。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人脑具有很好的自我修复功能,这种修复作用只有在大脑皮层血管和微循环通道打开的前提下,才能发挥较好效果,这是抗衰老的关键。

体感音乐振动的振幅一般在数百到数千微米之间,这种物理作用对于打通脑部血管和微循环通道(甚至建立侧枝循环),改善脑组织供血,增强脑细胞活性与膜的通透性,有利于 胞膜内外物质交换和细胞再生等,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金德拉克理论”认为:由身体感受到的有声精密振动,通过骨骼(颅骨和颈椎)以及 大脑神经元之间的膜组织传导,有助于液体环境的大分子扩散利颅内毒素或坏死组织的清 除。由于大脑中没有淋巴系统,毛细血管壁又由很紧的结合体包裹着,从而造成大脑血流的缓慢和一定障碍,此时通过脑组织和细胞间的弥散作用,往往是一种有效的清除和修复机制。因为身体的其他部位可以通过肌肉和淋巴运动等来实现清理,唯独大脑不能"

譬如,当我们的喉咙发声并产生微小振动时,会通过骨传导在颅骨的腔隙和膜结构等处产生共振,这种物理作用可以帮助打通脑部血管和微循环通道,就像“振动细沙以去除杂质” 一样!

虽然这个理论至今没有得到进一步的验证和发展,但它却为我们在脑科学领域的研究, 提供了广阔的思路和方法。

(四)有氧运动与被动运动

有氧运动是指人体在氧气充足的情况下进行的体育锻炼,即在运动过程中人体吸入的氣 气与需求大致相等,能达到生理上的平衡状态。其特点是:强度低、有节奏(韵律感)、持 续时间较长。衡景的标准是心率,一般要求心率保持在150次/分钟(即最大心率的7585%) 比较合适。其实质是,氧气能充分酵解体内的糖分,消耗体内的脂肪,增强心肺功能,预防 骨质疏松,调节心理和精神状态,是人们健身和长寿的主要运动方式。

常见的有氧运动有:散步、慢跑、瑜伽、太极拳、健身舞(韵律操)、跳绳以及非竞技项目之竞走、滑冰、游泳、自行车、球类运动等,甚至开怀大笑也是种很好的有氧运动。

被动运动(又称医疗性运动、体疗)是指全靠外力来帮助完成的运动。其目的是,促进血液循环,维持关节、韧带的活动度,防止肌肉痉挛及废用性萎缩等。

无论从哪个角度衡量,体感音乐振动都是一种理想的、温和的有氧运动和被动运动方式。尤其适合于长期卧床或缺乏锻炼人群,以及产后恢复女性等。

这是因为,体感音乐振动是一种随音乐变化而变化的节律运动(即1/f波动),可以促进人体血液循环、新陈代谢和大脑活性化的神经递质,有效消耗人体多余热量一譬如30 分钟就可消耗约300600大卡的热量。而人在不运动时,消耗的热量仅为每分钟1大卡而巳!

同时,体感音乐所产生的精密振动,能与人体形成广泛的生物共振和带来血流变化、微循环的改善,尤其与音波设备接触的部位,这种改善作用更为明显——这就是为何体感音乐振动能有效预防褥疮和糖尿病足的主要原因。

魏育林教授的临床试验证明:受试者经体感音乐治疗干预1030分钟后,血流变化、微循环和皮下温度等均获得明显改善。这是因为体感咅乐振动激活了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 使末梢循环和微血管得以开放,并通过生物共振调整了人体的基础组织结构(如细胞、血管、 神经、经络等),使之处于最佳状态。

下图中是取坐位的30分钟体感音乐治疗干预后,人体红外热成像图显示,四肢末端和头部的微循环改善尤为明显:

第四节体感音乐疗法问答

问:对于广大患者和老百姓来说,体感音乐疗法还是个新东西,请问体感音乐疗法到底是做什么的?它是音乐疗法的一种吗?

答:事实上,体感音乐疗法并不是新鲜事物。早在我国古代,成书于两千多年前的《黄 帝内经》中,就有关于“五音疗法”的论述,这个“五音疗法”就是阐述“五音”和“五脏” 的关系。其中,“五音"不仅是指耳朵能听到的五个乐音组成部分,更重要的是,它还包括 与人体脏腑经络产生“和谐共振”的部分——后者其实就是“体感音乐疗法”的最早雏形。

体感音乐疗法是一项专利的声学治疗或音乐疗法技术,它通过强化音乐中的低频,来激发身体的反应(如听觉、触振动觉等),以此來调节人的身心健康或者防治疾病。

问:这样看来,体感音乐疗法与一般聆听音乐或常规音乐疗法还是有区别的。那么,体感音乐疗法到底有什么特色呢?它能解决什么问题呢?

答:体感音乐疗法与一般聆听音乐或常规音乐疗法,的确有很大区别。

一般聆听音乐或常规音乐疗法,仅通过空气传导引起人的听觉反应,因而完全依赖心理作用而生理作用少,更没有局部微循环的改善,因而疗程长,效果短期内不明显;而体感音乐疗法带给人的既有听觉反应,又有骨传导和触、振动觉带来的生理效应(譬如植物神经功能的调整、微循环的改善等),因而疗程短,短期内效果明显。

因此,体感音乐疗法在放松减压、改善睡眠、降低血压和缓解躯体化症状等方面,具有 独特的优势;同时,它可以实现“在睡眠中康复,在享受中治疗"!

问:“在睡眠中康复,在享受中治疗”是一个非常好的医学理念,能否详细叙述一下?

答: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医疗和保健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那些 无创、无痛、无侵入、安全有效的生态疗法,自然会受到人们的青睐和追捧。体感音乐疗法 正是这样一种自然疗法的方式,它通过“身体感知音乐”的方式,只要躺在体感音乐沙发或床上,就能明显改善失眠、焦虑、抑郁、身心失调等症状。

它不占用你专门的时间,顺便在睡眠中就能实现一系列的康夏理疗作用及保健效果,给人愉悦、放松、减压,良药不苦口!

问:体感音乐疗法的功能及适应症是什么?

答:体感音乐疗法并不针对某一具体疾病,而是全身功能的调整,包括帮助稳定血压、脉搏、呼吸、脑波,调整植物神经功能,促进微循环(尤其末梢循环),改善大脑情绪、认知、听觉、言语等方面的功能。

临床研究证实,它对某些疾病或症状确实有良好的改善作用,譬如:失眠、疲劳、疼痛 和消化道等症状。国外多用于各类疼痛,脑损伤所致的运动、语言和认知等障碍,焦虑抑郁 状态,功能性高血压,胃肠功能障碍,预防褥疮、便秘、糖尿病足,以及用于心理训练、压力管理、临终关怀等方面。


除个别禁忌症(如先天性心脏病、严重心脏病、放置心脏起搏器或支架、严重的低血压等)需要慎用外,大部分人群都适合。

问:体感音乐疗法是这么好的一种身心调节手段,其作用机制是什么?

答:体感音乐疗法是通过“身体感知音乐”的方式,将音乐中16150赫兹的低频部分 转换成振动,通过“骨传导”作用和心理、生理的双重刺激,能够在短时间内激活大脑中枢, 使人迅速获得高质量的身心愉悦与放松,有效改善失眠、焦虑、抑郁、身心失调等症状,进而实现一系列的康复理疗作用及保健效果。

体感音乐疗法对人的作用途径主要有二:

一是通过听觉,音乐对人产生了心理作用;二是通过同步的音乐振动及触、振动觉,激发了身体的松弛反应及系列生理效应。

这两个过程同步激活了人体的一系列神经化学作用机制,尤其通过强化后者——即音乐 振动的骨传导作用(Bone Conduction)所带来的一系列生理效应,使得临床疗效和生物干预度都大幅提升。

问:体感音乐振动与单一频率的振动有何区别?

答:


振动频率及强度特点

心理反应

生理效应

单一频率

的振动

只是机械简单的重复,低振 幅、高频率或强烈的振动。

只要超过3分钟,人就 会对此产生疲劳、厌倦 和抵触反应。

会使皮肤血流减少,皮肤 触振动觉功能减退或疲劳,并对人体产生各种不 适及负面影响。

体感音乐

振动

完全随音乐声波而变化的 振动(即1/f波动),其强 度可控(通常50dB以下)。

不会产生疲劳和厌倦反 应,相反给人以身心的 愉悅和陶醉感等。

具有良好的生物学效应, 对人体机能产生各种良性

调整作用。

         

问:体感音乐疗法与人工按摩有何不同?能否取代人工按摩?

答:体感音乐疗法通过穿透性很强的超低频波,产生数百到数千微米的精密振动,这样 可达到人工按摩所达不到的深度(如内脏神经、血管、甚至细胞层面)。同时还通过音乐的 移情、疏泄等心理调节机制,对人的情绪、情感、智力结构、行为方式等产生间接而深远的影响。这些是人工按摩所不具备的。

应该说,体感音乐疗法与人工按摩各有所长,不能互相取代。

问:体感音乐治疗的过程是怎样的?

答:体感音乐治疗或调理的过程,大体分为两个层面:

第一层面是生理作用过程。这个过程要求患者或调理对象的身体接触体感音疗设备,以舒适的姿势坐着或躺着,闭上眼睛,调整呼吸,将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呼吸和音乐节律上,让体感音乐振动来自动起作用,最终达到平衡心律和a主神经等一系列生理功能。

第二层面是心理和心灵作用过程。即要求患者或调理对象在治疗师的引导下,进入到转换状态Altered State) ——这是一种介于意识与潜意识之间、似睡非睡、似醒非醒的状态,其目的是达到深度的放松,体验生命的美感和丰富的内心世界。

在第二层面或进程中,音乐可引发人丰富的联觉想象,如色彩感、形象感、运动感、甚 至触觉感和味觉感等,并在音乐的自由联想中产生心理的“高峰体验”,最终改变不良的心理状态,以帮助对方从积极的角度认识和对待自己人生所面临的问题……

体感音乐治疗在机构使用,一般每天1-2次,每次30-60分钟,10-30次为一疗程;在家调理不受此限制。

问:体感音乐疗法一般采用什么样的音乐?

答: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如果釆用了不好的音乐,不仅身体的感觉会不舒服,而且临床疗效也将大打折扣!

因此,用于体感音乐治疗的音乐,除了具备一般健康音乐的特点,如节奏适中(与人体节律接近或相仿)、旋律优美、音色柔和、结构与层次分明等之外,还应在音频方面有一些 特定的要求,譬如:低频丰富、良好的波形——富含“1/f波动”要素,能与人体产生广泛 的和谐共振作用。这样通过体感音疗设备的完美还原,可使细胞的有序振动及活性大大增强, 从而大幅提升音乐治疗的效果。

近年来,有日本音乐治疗学者通过长期的音乐体感振动试验,发现音乐信号波形与疗效之间的关系。其中,慢周期信号波属于典型的“1/f波动”形式,尤其超低频波,最适合做体感音乐振动放松治疗。

问:体感音乐疗法的安全性如何?

答:体感音乐疗法在国外发展了很多年,其安全性已得到验证,具体如下:

1、可控的振动强度:

体感音乐振动的频率在可闻声波范围,即使有接近次声的成分,其强度也是可控的、旦 呈现1/f波动的规律,不会对人造成任何危害或不良影响。

只有当单一频率、足够强大和持续的非音乐声波或次声波(如8赫兹、120分贝以上 的次声)作用人体时,才会引起机体的不良反应(如疲劳、厌倦、恶心,甚至血管收缩、血流减少等),严重的还会对器官组织等产生广泛的共振反应性损伤,这也是低频噪声和次声波产生危害的主要原因。

2、安全的直流电压:

人体的电阻一般在800-10000欧姆之间,根据国家安全标准,加在人体的电压应在36 伏以下称为安全电压,12伏以下称为绝对安全电压。

体感振动音响的电压仅为10伏,属于绝对安全范围。也就是说,即使人体接触换能器的裸露电线,也不会有触电危险!

3、没有电磁辐射和干扰:

根据卫生部制定的《电磁波环境卫生标准》,电磁辐射的安全范围如下:

标准

强度小于

说明

一级安全区

10 v/m

在该电磁波强度下长期居住、工作、生活的人群(包括婴儿、孕妇、老弱病残者),不会有任何不利影响。

二级中间区

25 v/m

在该电磁波强度下长期居住、工作、生活的人群,可能会引起潜在的不良反应。

经日本先锋音响电波暗室的电磁波检测显示,体感振动音响装置属于一级(绝对安全) 范围。

         

问:体感音乐振动是否会影响心率?长期使用会不会对心脏不好?

答:体感音乐振动的确会一时性地增加心脏的血液灌注量,从而短期内会增加心脏负担, 这只是对心脏不好的人(尤其严重的心脏病)而言。

但从长远来看,长期温和而强度适中的体感音乐振动,对改善全身血循环、微循环(尤其末梢循环)有帮助,应该会减轻心脏的负担才对。从一些心肌缺血和轻度心绞痛病人使用体感音乐疗法后,症状得到缓解和改善就是例证!

问:体感音乐治疗过程中,为何极个别人会出现恶心、呕吐等不适现象?

答:这是因为体感音乐振动的频率是16150赫兹,此频率最低时可接近次声,极个别人出现的恶心、呕吐等不适现象,可能与超低频波有关(就像晕车一样)。

只有当单一频率、足够强大和持续的低频噪声或次声(如8赫兹、120分贝以上的次声波)作用人体时,才会引起机体的共振反应性损伤,这也是低频噪声和次声产生危害的主要原因。

而体感音乐振动的频率,是完全随音乐声波而变化的振动(即1/f波动),其强度可控 50dB以下),因而是绝对安全的,且具有良好的生物学效应,对人体机能产生各种良性的 调整作用。

不过,体感音乐治疗过程中如出现以上不适现象,请即刻暂停治疗,或把振动量调小,一般以感觉舒适为度。

问:体感音乐疗法有何禁忌症和注意事项?

答:凡有先天性心脏病、严重心脏病、放置心脏起搏器或支架、活动性出血(女性月经

期除外)、急性期炎症、严重低血压、血栓症等情形,请慎用本疗法。

同时,平时习惯于“低血氧状态”和缺乏锻炼的人,体感音乐振动可能会带来短暂的生 理不适应(这是由于微循环改善过于明显而致血氧供需矛盾的结果),请保持室内通风透气 和足够氧供应,并长期坚持使用,会慢慢调整过来。